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石牛寨谒汤元帅 元 · 胡天游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函谷门开隼脱鞲,独携霜骨傲穷秋
故无六祖三间屋,羞上元龙百尺楼
老褚独怜胜翠被,布衣犹待解貂裘。
明朝拟访林边,还许吟驴借我否。
猴脑忏(劝戒人禁食猴脑。)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俗丰筵馔,烹饪既精,嗜品奇诡,乃有蛇羹猫脍之制。又喜生食猴脑,其法席穴一孔,梏猴头使不动,以锤猛碎脑骨,众客匙取食之。浆血流离,哀惨迫切,举坐不欢,猴乃无罪而受极刑。曰:「是所以待贵客也。」问:「何不杀而食之?」曰:「活者味较佳耳。」善哉我不忍闻,哀哉我欲无言,作《猴脑忏》。
天生万物厚人类,五谷六畜充胃肠。
江海兼味鱼盐利,五湖虾菜佐糇粮。
翠釜驼羹金盘脍,羊羔美酒乐未央。
取之以时非为暴,杀之有故无不祥(古礼: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鸡豚。)
阿私自天人为贵,此理非安殊徬徨。
南州钜室不为足,方丈食前犹怏怏。
日费万钱难下箸,必得奇味餍新尝。
蛇羹猫脍何足数,异哉生盬猴脑浆。
牵猴上堂嗾叩首,薙削毛发令头光。
亦知就刑泪如绠,惊魂觳觫声凄惶。
宾主踞案恣大嚼,金锥碎骨脑飞扬。
浆翻雪白血溢赤,髑髅模糊如子璋
俄顷脑尽身犹活,哀号展侧不得僵。
杀而烹之亦已甚,生啖鲜割我心伤。
屠门凶恶乃至此,云以嘉肴佐飞觞。
两间生物皆偷息,物与人兮何差别。
当筵支解誇异味,一席兼金媚上客。
坐中他客非土著,掩袂悲伤争避席。
口舌之娱但方寸,忍处极刑恣惨切。
吾闻食者且作呕,吾闻谈者多变色。
芒刺在背寒欢娱,骨鲠在喉增怆恻。
此风出自富豪伧,穷侈极欲炫饕餮。
君子庖厨宁有此,暴殄至此觇物极。
始作俑者有名姓,及身而斩族诛灭(食猴脑始于尚可喜之子,性暴虐好杀,袭爵后狂悖益甚,卒以腰斩族诛。)
近年人祸满寰宇,流血南海斯为烈。
鸦军飞渡鬼夜哭,肝脑涂地遭寸磔。
兹土三年如倒悬,炮烙汤火今犹昔。
流亡逃徙逾千万,连城列郡但壁立。
兵革所至荐饥馑,饿殍相望无人迹。
万钱升米绝炊烟,千金一脔娱清夕。
野屋析骸人相噬,朱门酒肉鬼瞰室。
灯传岭南疑佛性(《传灯录》六祖岭南,五祖告诫语。),书戒难逃自作孽。
含生物命岂微细,盍体天心回浩劫。
吁嗟乎,竹里行厨携杯盘,生吞活剥何心肝。
徒令谈笑成呜咽,生有车公亦不欢。
玄沙广录序元丰三年闰九月1080年9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佛学最为多涂,而禅尤多病。
唐之盛时,南北更相诋訾,而北禅浸微,逮今可见者千有馀家,皆六祖之所自出。
近世言禅尤盛,而云门、临济独传。
上自朝廷学士大夫,其下闾巷扰扰之人,莫不以禅相胜,笃好而力探之,亦皆得其髣髴。
故古今禅者,其微言绪论,有见于笔墨之间,收索殆尽。
玄沙备师,名遍四海,为禅者宗。
余守此且二年,求其全编不可得,晚得五六断缺不完之本,畀僧校之,合为一书,虽有未具,十已得七八矣,因命玄沙僧刻板,以行于世。
宗一大师师备福州闽县人,俗谢氏,咸通初芙蓉山义通上人,事弘照大师
久之,往钟陵开元寺道玄律师受具足戒,雪峰大师尝曰:「备头陀,再来人也」!
曰:「何不出游诸方」?
对曰:「初祖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
初住玄沙,光化初王审知请为安国开山,学者从之,尝七百馀人,慧球、琛,皆其高弟。
审知赐紫袈裟、宗一之号。
开平二年十一月示灭,年七十有四云。
元丰三年闰月二十七日序。
按:《玄沙师备禅师广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三一套第二册。
上春十日舟发韶州杂咏十二首 其八 戊子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
尚烦武敕护山庭,地胜尝闻水亦灵。
腰石偶然楚粤合,额碑何处刘铭
九条织就传金缕,四一装成补帝青。
多事庄渠劳剖击,锡端未卓本泠泠南华柳子厚刘梦得碑皆不存,独唐武则天墨敕尚在。又湖北黄梅东禅寺六祖坠腰石,而此寺亦有之。寺又有九条屈绚衣、魏庄渠所碎钵,今以漆固之,寺志称即四天王所献者。释典云:四天王各献一钵于佛,佛以手叠钵曰:「一即四,四即一。」)
赠礼佛名者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何用辛勤礼佛名,我从无得到真庭
寻思六祖传心印,可是从来读藏经。
泽州灵泉院记905年7月16日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严饬祠宇。
非欲侈于自奉也。
盖不崇不侈。
无以耸动偫品。
俾坚向善之心耳。
况帝梦可徵。
华缘已熟。
山川神祗。
罔不荐款。
故自京邑以及遐裔。
胜槩相望。
皆奠厥居。
中条发于蒲。
趋于艮。
杰出而为太行
天坛不得不冠。
盖华嵩。
争勍日观也。
北川壑会流。
盘郁粹。
自高平西顾。
以至灵泉极矣。
泉之为灵。
非惟利物。
亦当滋润所及。
不育毒螫也。
其院东向显豁
亘为大川
端门洞辟。
正与旭日相迓。
岂梵书所谓震旦者。
此其證哉。
且有为无为。
于我不碍。
弛之则若涸其中。
用之则必滂其外。
皆克固其源。
乃能动而必济也。
今禅宿洪密长老
俗姓刘氏
本儒家子。
早诣石霜
契其大旨。
烦而不挠。
简而必周。
初自清凉历览至是山。
乃创林栖之所。
太尉李公驻军高平
首资葺构。
远近道俗。
莫不归向。
今蒲芮陇西左揆
常因题纪。
亦备赞扬。
则密公之道益光矣。
凡制经楼斋堂共一百馀间。
又塑罗汉洁刻之相。
以渐化服。
而后日集方丈。
敷演上乘。
江汉北渡。
以至魏晋之交。
其俗坚悍难诱。
今则悉为佛人矣。
且善教童孺者。
虽指摘其书。
而必以言反覆晓谕。
当自释然。
若典教积于前。
笞挞骇于侧。
彼将窜匿之不暇。
讵肯说而从命哉。
刑书也。
经诰誓也。
禅乃诱劝之宗。
先驯其性而后入人者耳。
故其道至隐。
其功至博。
不可废也。
常念畜役之外以逮佣隶
虽豢养至丰。
莫不苦于受制。
殊不知羁鞅之劳。
或能避免
而方寸之内。
不形不声。
牙孽牢萌。
托其力者。
愈不能争。
以此沦陷死生之域。
绵劫不能自脱。
其苦何如哉。
噫。
苟非三世之尊。
夷山斡海。
六祖亲授。
捩其钳𮡧。
长老继作。
磨昏抉瞆。
则彼爨膏镬而勇于自浴者。
虽糜烂其身。
犹未悔也。
今乃聚其徒。
侈其居。
永为一檀施之会。
且俾其福慧皆殖。
然则密公之积。
焉可抑没哉。
耐辱居士病且死。
不忍其门人慧依慧海之勤请也。
直纪所行。
惟以漏略为愧云。
天祐二年岁次乙丑七月望日记。
楞伽经序 北宋 · 蒋之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佛法金汤编》卷一三、《金山志》卷一○
之奇尝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
南都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
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省解。
于是有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
于动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击而得之矣。
故云门至于骂佛,而药山至戒人不得读经,皆此意也。
由是去佛而谓之禅,离义而谓之玄。
故学者必诋禅,而讳义者亦必宗玄,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为用也。
且禅者,六度之一也,顾岂异于佛哉!
之奇以为禅出于佛,而玄出于义,不以佛废禅,不以玄废义,则其近之矣。
冉求问:「闻斯行诸」?
孔子曰:「闻斯行之」。
子路问:「闻斯行诸」?
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岂有常哉?
救其偏而已。
学佛之敝,至于溺经文、惑句义,而人不体玄,则言禅以救之;
学禅之敝,至于驰空言、玩琦辩,而人不了义,则言佛以救之。
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矣。
昔达磨西来,既已传心印于二祖,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
此亦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
至五祖,始易以《金刚经》传授
六祖闻客读《金刚经》,而问其所从来,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五祖山来。
祖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成佛矣」。
则是持《金刚经》者始于五祖,故《金刚经》以是盛行于世,而《楞伽》遂无传焉。
今之传者实自张公倡之。
之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楞伽》因缘。
始,张公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守滁,一日,入琅邪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伽经》也,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其始神先受之甚明也。
之奇羊叔子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谓之:「汝初无是物」。
即自诣邻人李氏东园桑木中探得之。
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
乳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为李氏子也。
白乐天始生七月,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
九岁暗识声律。
史氏以为笃于才章,盖天禀然,而乐天固自以为宿习之缘矣。
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而死生去来于天地之间,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能算之矣。
然以沦于死生,神疲识耗,不能复记,惟圆明不昧之人知焉。
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耳目,则其前身曾为大善知识,无足疑者。
其能记忆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
故因读《楞伽》新经,而记其因缘于经之端云。
按:《楞伽经通义》卷一,续藏经第一编第二十五套第三册。
南华山1279年5月18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押东韵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寺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自注:六祖禅师真身,盖数百年矣,为乱兵刲其心肝。乃知有患难,佛不免,况人乎。)
仰山通智大师塔铭 晚唐 · 陆希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自文宗朝。
大沩山大圆禅师居士养道。
曹溪心地。
直指示学人。
使入元理
天下云从雾集。
常数千人。
然承其宗旨者。
三人而已。
一曰仰山
二曰大安。
三曰香严。
希声顷因从事岭南
仰山大师洪州石亭观音院
洗心求道。
言下契悟元旨。
大师尝论门人。
希声为称首。
大师自石亭入东平
希声府罢。
冒暑蹑屩。
礼辞于岩下。
违师仅三十年。
师归圆寂
今者门人光昧专自东山来。
请予以文铭和尚塔。
予顷在襄州
有香严门人请予为香严碑。
己论三人同体异用之意。
其辞曰。
仰山龙从于江西
大安雨聚于闽越。
香严霰䨳于南阳
皆寻流得源。
同出异名之谓也。
达道者皆以为确论。
西域秘记。
达摩入中国。
当有七叶。
草除其首是也。
仰山韶州人
俗姓叶氏
仰承六祖
是为七叶。
曹溪心地。
拨去文字。
不使染着。
大师即以曹溪元旨印于大教。
莫不元符。
曹溪所云湛然常寂。
妙用恒沙。
圆明变化。
不可揆测。
此所谓一体异用者。
予以香严碑内巳曾论三师之旨。
故不得重言。
以俟知者。
今略解释。
以为塔铭。
大师法名慧寂
仰山日。
法道大行。
故今多以仰山为号。
享年七十七。
僧腊五十四。
国师忠和尚得元机境智。
曹溪心地。
用之千变万化。
欲以直截指示学人。
无能及者。
而学者往往失旨。
扬眉动目。
敲木指境。
递相效敩。
近于戏笑。
非师之过也。
然师得曹溪元旨。
传付学人。
虽与经教符同。
了然自显一道。
合离变化。
所谓龙从者也。
大师元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生。
中和三年二月十三日入灭。
大顺二年三月十日敕号通智大师妙光之塔云尔。
乾宁二年三月一日
力病撰铭曰。
六用如如。
合于太虚。
四大无主。
当归享土。
以家为塔。
终古永乐。
千载之后。
灵光照灼。
皎如晦行书后山五诗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皎如晦陈后山《送宝讲主》,云「暂息三枝论」,恐「枝」字不当从木。
支,姓也,天下博知莫如三支:谦、亮、谶也。
从木有据乎?
抑笔误耶?
下云「重参二老禅」,指赵州临济也。
「二老曹人宝」,亦曹人公在曹归徐时也。
皎作「二祖」非是,盖初祖至六祖自有名。
「三支」对「二老」最切。
半山老人每以方语对方语,梵语对梵语,后山用是道也。
功德寺佛菩萨等改名御笔重和二年正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寺院已改为宫观,诸陵佛寺改为明真宫,臣庶坟寺改两字,下用黄箓院。
自合设礼,合掌和南不审,并改作擎拳稽首。
赐天尊服,仍改塑菩萨、罗汉,并改道服冠簪。
佛封大觉金仙,文殊菩萨封安惠文静大士,普贤菩萨封安乐妙静大士,泗洲大圣封巨济大士,双林傅大士封应化大士,初祖达摩封元一大士,二祖封同慧大士,三祖封善明大士,四祖封灵大士,五祖封静心大士,六祖封德明大士,永嘉速觉封全德大士。
经文合改佛称金仙,菩萨称仙人,罗汉称无漏,金刚称力士僧伽修善
铜像不纳,并许改塑。
僧已降诏为德士,所有寺院拨放、试经、进疏、度牒,并改作披戴为德士。
宗脉颂 南汉 · 文偃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
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
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
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
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传。
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
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
二祖为上首,达摩回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砵后不传。
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
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
苦哉□眼士,认得止啼钱。
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
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
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閒。
如有玄中客,但除入我山。
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
因缘契会者,无心便安禅(以上十三首均见《祖堂集》卷十一。)
文浩百法(间欲拥毳参禅)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当时六祖黄梅五百人中眼独开。
入室偈闻传绝唱,升堂客谩恃多才。
铁牛无用成真角,石女能生是圣胎。
闻说欲抛经论去,莫教惆怅却空回。
文胜大师清柱书 唐末至五代 · 齐己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才把文章干圣主,便承恩泽换禅衣。
应嫌六祖传空(一作空传)衲,只向曹溪(一作永)息机。
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五十七 南宋 · 释绍昙
 押齐韵
烟雨溟濛望眼迷,兰舟小泊画桥西。
儿童不识春流涨,却怪湖边柳树(举二僧见风吹刹幡,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争论未已,六祖见,乃云:非风幡动,仁者心动。)
志游呈蒋帅颖叔 北宋 · 郭祥正
 押词韵第五部
焚香瞻五仙,登楼瞰沧海。
题轩名双林,却酒饭蔬菜(自注:五仙观山海楼、兴化寺二轩。)
还趋法性寺,烂漫发幽晦。
房公润经处,兰茝遗芳在(自注:房融润色《楞严》之地。)
老木已千年,成林播佳话(自注:药止所种,云此树下当有菩萨受戒,度人成林。)
危坛半颓缺,曾传祖师戒(自注:即六祖也,今为乾明禅寺。)
达多与药止,古像各潇洒。
归时已残阳,心渊生沆瀣。
兰亭世俗饮,尚足传异代。
佛境清净缘,浩劫永不坏。
聊志一日游,结交向方外(自注:是日与颖叔二人者同游。)
其七 南梁 · 菩提达摩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起自求无(《天圣广灯录》作「不」)(有一沙弥,年十四,名道信,来礼拜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故言求无碍。),师传我没绳(师者,三祖也。我没绳者,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
路上逢僧礼(路上者,道也。礼者,信也。四祖大师名道信。),脚下六枝分(脚下者,门下也。四祖下横出一宗,六枝者,牛头融禅师六祖。)
其九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天圣广灯录》作「奉」)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勤又不勤(勤者,能也。六祖名能。)
唯书四句偈(唯书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将(《天圣广灯录》作「为」)对瑞田人(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阳嘉禾县瑞田人。)
其十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心里能藏事(能藏者怀,则怀信也。),说向汉江(说向者,说法也。汉江滨者,马大师汉州人也。马大师求佛心印,让和尚说向道一也。)
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探水月者,得也。让大师六祖身边得传心印。),将照二三人(二三者,六。让大师传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远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严峻得耳,是为六人也。)
其十二 南梁 · 菩提达摩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艮地生玄旨(艮地者,东北也。神秀和尚从五祖下传一枝法,在北自为立宗旨也。),通尊媚亦尊(通尊者,谥号大通禅师也。媚者,秀也。亦尊者,三帝所尊敬,故亦尊也。)
比肩三九(《天圣广灯录》作「吼」)(比肩者,同学也。三九族者,十二人也。秀大师同学十二人。),足下一有分(从秀和尚足下,各分宗旨,南北有异。)